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CN EN
绿色GDP核算蓄势待发——访太阳成集团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

.

    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工作,这项绿色GDP核算的改革内容是什么,将带来哪些变化?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日前采访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太阳成集团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

  记者:浙江省积极开展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工作的背景是什么?

  杜欢政: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推动制度建设,其中包括资源产出率的核算。过去30年发展主要靠资源、人口和环境,靠GDP这个核心指标引领经济发展,但是随着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压力加大,人口红利的减少,GDP引领的考核指标亟需改变,国家初步提出要靠资源产出率辅佐、慢慢取代GDP的考核指标。
  
2005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对资源产出率进行试点,但由于制度的改革涉及到方方,很多省份都在观望,这项工作在国家层面暂时搁置下来。浙江省对这项改革态度比较积极。20146月,永康市统计局率先与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合作成立项目课题组,开展资源产出率的试点研究。

  记者:永康市是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地区之一,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创建,在资源产出率课题研究、循环型产业培育、低碳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杜欢政:从历史渊源看,永康五金历史源远流长,素有黄帝在永康铸鼎的传说以及春秋铸剑、汉造驽机、唐铸铜铳、宋采铜矿、清制枪管的传统技艺,被称“百工之乡”。“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是永康五金匠人走南闯北、走街串巷的真实写照;“补锅补铜壶、打铜修锁”是资源循环利用方式在五金传统技艺的典型缩影。从资源现状看,永康市是典型的资源小县,全部工业生产原材料、天然气、煤炭、
成品油以及90%以上的电力都要靠外地调入,人均耕地面积为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48%,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全国人均水平的63%,加上近50多万外来人口,资源、能源、环境容量更是紧张。
  从现实发展看,永康是经济大县,经济增长对于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改革开放后,永康工业经济实现了第一次腾飞,到目前已经形成了“强项在工业,特色在五金,优势在民营,活力在市场,后劲在科技、发展靠循环”的发展格局,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1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38.8亿元。永康是资源匮乏的经济大县,凭借着资源高效利用的传统理念和五金匠人的精明勤奋实现了工业的崛起,而现实的资源环境要素的紧约束和多年的循环经济与产业融合探索成为了该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的现实基础。
  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是永康市委市政府“全面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建设‘两美’永康”的重要抓手。永康市通过示范创建达到三方面目的,一是形成经济转型升级的制度供给。近年来,立足循环经济发展,该市先后打出了科技创新引领、环境整治倒逼、“四换三名”推动、新型城镇化撬动、“四破攻坚”和“三改一拆”拉动等一整套组合拳,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如“机器换人”行动中。永康市浩天公司先后投入上亿元引进智能机器人多项高端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员工人数从848人减少到654人,人均产值由原来41.51万元提升到92.6万元。能诚集团432米高的厂房,每层均可摆放重型设备,10023米长的货车可同时在大楼内装货,实现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下一步,该市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并形成能管长远发展的举措制度化。二是构建资源综合利用的高效模式。永康在多年的循环经济发展中已经逐步形成了两条明显的再生资源循环体系:一个是完善中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永康现有专业废旧物资集散市场4个、回收站点98个,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回收利废量达200多万吨),已形成“城市矿产-五金制造-废旧金属回收-再生金属”循环型产业链。
  另一个是构建了“回收体系-原料基地-生产利用-专业市场-社会消费-回收体系”的全社会大循环模式。但是这个还不够,根据2014年,该市市委农办、城管执法局、团委、妇联及各镇(街道、区)的探索经验总结,全市将建立全市性的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体系,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的回收、分类、处理整个产业链相关制度和配套项目的建设。
  “十三五”期间,利用“收集-分类-资源化利用”的科学高效循环化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各类废弃物处理仅靠焚烧、填埋的单一简单低效处理模式。三是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风尚。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着重指出要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这与该市一年多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工作的体会是非常切合的,要做好示范创建工作,将循环经济理念深植于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习惯中,这是衡量该市循环经济工作成效的关键点之一。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启动持之以恒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通过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实现生活方式的绿色化。

  记者:听说《永康市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课题是20146月开展,该课题现已通过论证。经过一年来的研究与开发,请问,您认为课题形成了哪些研究成果?

  杜欢政:自20146月课题开展以来,按照工作部署,从人员组建、理论研究、调查摸底、组织研讨、平台建设、方案试点、业务培训等,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有效推进。20151月对全市6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200多家规下样本工业企业以及建筑业企业进行业务培训,企业通过网络直接报送调查数据。经过4个多月的试运行,基本具备常态化资源产出率核算分析能力。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永康市2014年资源产出率统计数据为:
  2014年资源产出率为5073.3/吨;2014年水资源产出率为1861.8/吨;2014年土地资源产出率为22951万元/平方千米;从主要物质资源消耗的结构分析,铁、铜、铝三大金属资源消费量合计占RMC的比重超过80%,分别为41%26%15%;能源占11%,石灰石占5%,其他资源占比2%
  通过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课题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一是能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对资源产出率调查取得的大量原始数据,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各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变化,可以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二是有助于优化产业链的资源消费。对测算区域内直接物质投入、区域物质消费等指标核算,从主要物质资源消耗的结构可分析出产业链的物质流向、资源消费趋势、以及资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引导优化产业链的资源消费。
  三是完善纵向到底的调查网络体系。建立县域层面的资源产出率核算体系,为建立国家、省级层面纵向到底的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和考核评价体系提供基础性依据。
  四是对县域层面统计核算产生示范效应。可以分析区域行业特色产业的资源产出率,可进行动态纵向对比,以提高区域资源产出率路径提供定量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撑依据,同时在全国县域层面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研究中产生示范效应。

  记者:永康市县域层面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有何特色?对循环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

  杜欢政:目前,我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成为战略性
新兴产业,国务院领导也曾多次要求建立“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制定一个量化、直观、综合性的指标十分重要和迫切。
  永康在研究过程中借鉴了欧盟统计局的物质流分析方法,参考国家统计局试点方案,采纳浙江省发展改革委资源产出率核算的统计口径,着力完善县域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方法,健全循环经济统计报表制度,构建了企业数据网络直报平台、数据管理云平台,建立了分行业各物质资源生产、消费、调入调出等完整的数据资料库,为科学评价区域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提供了依据,在研究方法上做到有章可循,在统计制度上做到有法可依,在数据资料上做到了有据可查。该课题接地气,贴实际,为全国县域层面推广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提供可复制的模式。具体表现三方面特色:
  一是数据采集横向到边。永康市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研究工作,数据直接来源于企业基层数据,借助于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基础扎实,通过产业链各企业资源投入与产出数据的汇集,形成循环经济统计大数据库,可对产业链各类资源的输入总量、输出总量、消费总量等指标进行横向系统分析物质流向。
  二是指标设计纵向到底。从永康市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中可了解到,指标设计不仅能反映产业链之间横向物质流,同时也反映纵向物质流,调查表中所显示数据从县市内、县外省内到省外等纵向到底全覆盖。调查数据经分级汇总,既可计算县域资源产出率,又可核算地区级、省级乃国家级资源产出率。为建立国家、省级、县(市)纵向到底的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和考核评价体系提供基础性依据。


  记者:永康市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统计局的认可,该方法可以在全国复制吗?全国推行这项绿色GDP的考核有无可能?

  杜欢政:这项研究成果来源于实践,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推广价值。为全国县域层面资源产出率研究作出示范效应。欧盟和
日本都普遍采用资源产出率来考核,资源产出率将逐步代替GDP,成为考核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

相关新闻